中國五冶管理智慧專著《法商融合》首發式暨國企改革創新論壇啟幕以來,在各界引發了強烈反響。截至6月15日,《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中國企業報》、《中國改革報》、中國鋼鐵網、《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成都電視臺、今日頭條、界面新聞、四川建設在線、四川在線等近20家權威媒體競相報道,成為行業內外熱議的重磅焦點。
報道紛紛指出,《法商融合——中國五冶管理模式》一書結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重要論述,對中國五冶近20年來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形成的以法商管理為特色,以“戰略超前、法商融合、資源激活、文化聚力”為發展模式的依法治企理論體系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對五冶發展歷程、發展戰略、管理模式、治理思想等從規律層次、理論層次進行了解剖式研究,同時從戰略、制度、合同、團隊、文化、黨建等各方面解讀了中國五冶的具體做法。
作為中國最新的一種國企管理模式與管理智慧結晶,《法商融合》也引起了理論界、學界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法商融合》體現了一種思想。這種思想體現在對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落實,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公有制為主體,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探索。” 本書作者,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企研究中心首席政策專家、國企管理智庫副理事長兼首席專家李錦在分享該書創作的價值意義時表示,從實踐上完整提出法商融合管理模式的企業,只有中國五冶一家。《法商融合》破解了一項難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目的是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五冶做的最好的就是穩健發展,化解風險,這無疑是破解了一道國家級的難題,為國有企業穩健發展行穩致遠探明了路線。《法商融合》創造了一種模式:經營合同打破了傳統的法律概念,把法律、規范、制度、合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模式。《法商融合》樹立了一個形象:五冶樹立了國有企業黨員領導干部和員工團隊的一種精神,即,五冶倡導的務實創新精神。同時,《法商融合》還在于善于突破,從撰寫到成書發布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突破的過程,最終形成了多項成果。
對于該書的編輯出版意義,中國經濟出版社融媒體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書編輯汪京認為,好的經驗需要總結,好的做法值得推薦,好的企業值得尊重。依法治國已成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企則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內容。在中國五冶的管理中,依法治企得到了高度體現,其發展模式走在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前面,樹立了榜樣。“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特殊時期重磅推出了李錦老師的《法商融合》一書,是中國經濟出版社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為人民群眾提供優秀文化產品的要求,旨在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企業好聲音,為中國五冶創新發展的實踐喝彩。” 汪京說。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表示,五冶集團的發展歷程與管理經驗說明,國企改革發展的關鍵在于要按照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勇于改革創新,不斷轉型升級,持之以恒強化企業管理,尤其是要增強抗風險能力,才能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季曉南希望五冶在國企改革創新發展上進一步探索,為增強國資國企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企業智庫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彭建國表示,五冶快速發展的核心就是“戰略超前、法商融合、資源激活、文化聚力”,而“法商融合”體現了市場經濟和法治經濟的特點,這本書將法治觀念和理論運用于管理實踐中,在經營管理中做到標準化,這對創新國有企業經營模式有重要借鑒意義,同時對國內的一些民營企業也具推廣作用。
四川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沈汝源在交流中表示,中國五冶推動法商融合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既打造了新時代法商融合的五冶標桿,又為推動國企治理現代化,推進法治建設和市場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生動樣本。對于五冶的實踐經驗,沈汝源認為推動國有企業法商融合治理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創新發展為引領,以法商融合為契機,以轉型升級為目的,以深化改革為抓手,以人才為強力支撐,從而著力防范重大風險,激發活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改革創新發展。
四川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法學會副會長左衛民認為,中國五冶的成功關鍵在于強調法商融合的模式,強調法律和商業、法律和經營管理的高度融合,這對從事法律研究的學者具有啟示意義。“尤其是如何做到既防范風險又促進發展,這也是五冶做得最好的地方。國營、私營企業都應該學習五冶將各種風險事件作總結形成標準化管理。這樣既有底線思維,化解風險,又可積極主動促進商業行為,達成企業目標。”左衛民表示。
? “法是一種秩序,商是一種活力,法商融合就是秩序和活力的結合,從而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來管理企業。”針對五冶的法商融合管理模式,人民日報社四川分社社長林治波表示,國有經濟是中國經濟安全的保障,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是中國科技創新的大本營,是中國承擔社會責任和對外援助的主體,因此國有企業改革要堅持“四個自信”,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發展新路。
行業內外熱烈反響的同時,《法商融合》更在企業內部拉開了大學習、大討論的序幕。據悉,中國五冶各部門、各單位紛紛自發成立了讀書小組,將通過深入通讀、重點精讀、專人引讀、集體討論等方式全面開展學習。自本周起,公司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報紙、雜志等各媒體平臺將陸續刊發企業員工對《法商融合》的切身感悟與解讀,讓大家在“火花四濺”中實現思想進階和能力升級。